一、上半年出口延續韌性,下半年景氣度或小幅下降
上半年,我國外貿走出了“V”型反轉曲線,保持了較強韌性。4月外貿走弱后,5月、6月回升至高增長區間。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累計同比增長10.3%,持平于前5月。
上半年,出口累計同比增長14.2%,漲幅擴大0.7個百分點。從單月看,6月出口同比增長17.9%,大幅好于市場預期的11.9%,增速環比擴大0.9個百分點。
近階段,我國出口表現大超預期主要因為:第一,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生產仍未完全恢復、供應鏈瓶頸問題尚未有效緩解,以歐洲、美墨加、日韓為代表的地區出口市場份額仍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第二,我國出口數量雖有回落,但價格因素形成較強支撐。當前,我國出口價格指數處于歷史極高水平,積極支撐了我國現階段的出口韌性。第三,全球經濟目前依舊維持韌性,海外生產的修復對中國中間品和資本品的出口形成明顯支撐。近期,海外需求依舊處于較高水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生產修復對現階段我國出口形成明顯支撐。
從主要出口伙伴的拉動來看,上半年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18.92%,拉高我國出口增速2.91個百分點,整體看,上半年歐盟對我國出口拉動最大。而美國、東盟、印度、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也表現較好,分別拉高我國出口增速2.62、2.5、0.97、0.82個百分點。與此相對的是,上半年對中國香港出口下降8.77%,拉低我國出口0.91個百分點。
展望下半年出口,預計我國出口年內有望延續較高景氣度,但年內高點或已出現,下半年我國出口或呈現震蕩走勢,整體或出現小幅下行。
第一,俄烏沖突和本輪美聯儲加息大概率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從而導致全球貿易量增速回落。4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3.6%,較1月預測值下調了0.8個百分點。此外,作為我國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國,美聯儲刺激政策的退出或將抑制美國自身經濟復蘇,進而減少從我國的進口,對我國外貿造成不利影響。6月15日,美聯儲年內再次下調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由2.8%下調至1.7%。第二,價格效應是上半年支撐進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下半年海外流動性逐步收緊,同時經濟衰退預期逐季上升,預計部分工業品種大宗商品將進入下行通道,價格效應對進口的影響將減弱。第三,去年下半年出口基數明顯偏高,會對今年下半年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抑制。
需指出的是,諸多因素對出口韌性維持提供積極支撐,有助于平滑出口的下行趨勢。第一,出口訂單轉移至東南亞對我國出口份額影響較小。東南亞國家出口體量小且出口復雜度低于中國,對國內出口訂單的承接能力有限。此外,越南等國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度較高,東南亞出口高增對國內出口有一定帶動作用。以越南中間品貿易為例,越南自中國進口中間品的比重由1997年的4.3%提高至2020年的31.3%,表明越南需從中國進口中間品,進行加工組裝后再出口,因此東南亞國家出口商品對我國產業鏈的依賴度較高,出口訂單轉移至東南亞對我國出口份額的影響較小。第二,RCEP生效對出口有一定程度的帶動。根據數據測算,RCEP對我國主要產業的出口的“創造”效應約為1.47個百分點,強于主要產業的“替代”效應的0.36個百分點。
二、上半年進口走勢趨弱,下半年有望進一步修復
上半年,以美元計的進口累計同比增長5.7%,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從單月看,6月進口同比增長1%,增速低于市場預期的3%,5月進口增速為4.1%。在出口強、進口弱帶動下,6月貿易順差979.4億美元,創歷史單月最高,順差規模環比增加191.9億美元。
從主要進口伙伴的拉動來看,受能源進口大幅增長推升,上半年我國自俄羅斯進口同比增長49.8%,拉高我國進口增速1.33個百分點,為前6月我國進口最大拉動國家和地區。同時,東盟、中國臺灣、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也表現突出,分別拉高我國進口增速0.81、0.61、0.26、0.26個百分點。與此相對的是,上半年自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下降較多,分別拉低我國進口增速0.93、0.6、0.58個百分點。
對進口而言,預計下半年進口有望進一步修復。二季度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后,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預計下半年國內經濟復蘇將是大概率事件,有助于提振進口需求。
三、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們調研中發現當前出口面臨的一些問題或對下半年出口形勢構成挑戰,需重點關注。具體而言,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影響等問題正制約著我國出口。
一是中小企業在原材料、關鍵零部件、海運、電力供應等領域的資源獲取和議價能力劣勢突出,訂單減少、利潤縮水嚴重。部分中小企業反映,出于對未來材料價格的不確定性,企業建議客戶根據自身年銷售量提前下一些預備單,但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或客戶銷量下降,訂單存在被取消或滯留的風險,而企業若與工廠鎖價,尚未開工的訂單則需提前向工廠支付預付款,融資面臨較大壓力。
二是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影響市場開拓。后疫情時期的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目前主要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上趨于保守。美國等國家通過產業鏈安全審查、加強出口管制等措施,實施對中國企業的精準打擊,對機電企業尤其光伏、ICT、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一些國家持續利用貿易壁壘限制光伏進口,力推光伏制造本土化,美國延期201,對馬越泰柬發起反規避調查;韓國對光伏組件實施低碳認證,我國企業獲取認證資格道阻且長;印度向光伏組件征收40%的基本關稅,并出臺ALMM清單認證,試圖將我國光伏企業排除印度市場之外。因此,雖然光伏國際市場受歐美等新能源政策刺激而機遇增加,但為規避貿易壁壘,我國光伏企業預計將加速境外豁免國家投資設廠,特別是下游電池和組件環節。
信息來源:新華財經
專業顧問,一對一服務貼心服務全方位提供24小時在線答疑,第一時間答疑。點擊免費獲取為您量身定制貨物進出口關稅費用報價報關流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