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進口清關影響有哪些?
2021年的疫情又出現了苗頭,除了游戲行業、醫藥行業、口罩行業等,餐飲、旅游、外貿、娛樂等行業可以說是門可羅雀,生意慘淡,外貿行業可能是2020年最慘的一個行業了吧,國內疫情剛剛得到控制,國外疫情又硝煙四起,我國防疫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由于疫情延續時間較長,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那么,你知道疫情對國際物流影響有哪些呢?

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
作為全球第二大FDI目的國,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若供業鏈的某一環節受阻,將導致整個下游工廠停擺。如疫情持續時間長,客戶把采購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將會加速外貿訂單流失,嚴重沖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二、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誘發針對中國的新型貿易壁壘。
良好的國家形象使商品更容易得到進口國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對出口貿易起到促進作用。疫情發生以來,部分新聞媒體進行的負面報道,有可能導致中國國家形象受損。國外企業以及消費者會擔憂來自中國進口商品的安全問題,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引起國際恐慌,如果世界各國開始廣泛對中國出口商品設限,將有可能成為中國商品面臨的一道新的貿易壁壘。
三、進口大幅下降
1-2月中國商品進口主要來源于韓國、中國臺灣、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地區,前2 月中國從這五個國家/地區的進口額均在千億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1-2月中國從大多數國家/地區進口商品總值成負增長趨勢。其中,從加拿大進口商品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2.3%。而從南非、法國、中國香港進口商品降幅也均超2成。
從全世界主要國家受疫情影響來看,目前影響最大的主要是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等國;而日本等其余國家雖受不同程度影響,但確診病例數約在2000例以內且新增速度較慢,總體仍在可控范圍內,對未來經貿形勢沖擊有限。
同時,韓國、日本等同為亞洲地區國家,原本與中國的貿易就較為頻繁,疫情后兩國對消費物資的進口需求在短期內會有所提升,但中國從其進口消費品的需求或將有所回落;然而,中國的另一大貿易伙伴美國,雖在國內陸續爆發疫情,但總體規模仍相對較小,對經濟和產業影響較為有限;此外,與中國同為世界主要制造工廠的東南亞地區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或將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進行分流。總體看來,原本擔心中國受疫情影響,國內制造企業被“全球產業鏈”所排擠的可能性很低,一些服務于全球的出口加工和制造產業大量外移的情況也不大可能出現。中國有效地控制疫情對全球經濟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但從長遠看,疫情對國際貿易的時效仍有較大影響,部分國家也會逐漸感受到過長的產業鏈在國家應對突發事件時對國內經濟所造成的影響較大。因此,遠期也有可能助長產業回歸的本國或者本地區的趨勢。